全文预览

技术与社会的协同-协同计算研究进展报告

上传者:蓝天 |  格式:pdf  |  页数:2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同设计系统以数据级的协同设计为主,协同设计系统的操作粒度达到对象级别,多专业间基于专业内对象数据的协同,这样就可以极大提高协同设计的效率,在任何设计阶段都可以和其他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共享。数据级协同需要一个底层的数据级的协同平台支撑,所以国外主流的数据级协同设计系统都有自己的协同CAD平台,这也是协同设计系统的发展方向。 2.4协同系统发展趋势(1)移动协同。移动设备的普及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移动设备的便携性、高计算性能等特点以及网络带宽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传统的比较单一的协作方式带来新的创新机遇。例如,随着手持设备的发展,Robinson等人开发了一个新的支持多人协同视频编辑的系统,参与者每人手持一个支持投影的手持设备,在设备上绘制故事元素,然后投影到屏幕上,通过移动手持设备让动画元素在墙面上移动,然后录制这些动画信息形成一段共同完成的动画[77]。Yatani等人研究了在利用移动设备协作过程中,直观的可视化反馈和隐式的反馈(如不同方向的震动)两种形式如何影响合作。通过设计原型系统,进行用户调查, 作者发现可视化反馈为合作者提供了精确的位置信息,但当反馈中断时会明显降低合作效率,隐式的反馈能降低信息的负载同时能比较自然的引导用户,研究结果显示结合两种方法能更好的支持合作[80]。(2)基于云计算的协同方式。随着云计算的突起,协同系统正在积极探索云计算时代的协同,形成基于云计算的协同系统。云服务器成为标准硬件设施,具有更高性价比,适应产业链协同需求[8];而且,由于云协同的应用部署在云端,企业节省了服务器设备的购买费用、协同系统的部署时间,以及服务器的维护费用,使得企业的协同系统的维护成本大幅度降低;客户群扩大:由于协同应用部署在云端,客户群可以从大中型企业,很快扩展到小微企业,甚至个人客户。(3)面向生活、教育等领域的协同系统。利用新兴的技术,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