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设计研究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60KB

文档介绍
业在空间上的优化集聚、在链条上的扩展延仲。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需在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依托现有基础,坚持科学布局、相对集中、功能有别、错位发展,重点建设三个开发地区,包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打造“3+N”产业功能承接平台。可以发挥屮关村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打造中关村资本运营的升级版。把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延仲到天津和河北,聚集海内外科技资源,释放天津、河北的创新潜能。二是培育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按照“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通过京津冀跨区域的联合研发、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园区共建、产业联盟、项FI合作等形式,将生产要素、创新知识、科学技术串联起来,实现政策链引导资金链、资金链培育创新链、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从而将京津冀若干产业集群打造成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产业集群。重点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政策对接优质的公共服务口益成为吸引人才、培育高端功能的关键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实质上是实现产业和人员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如果没有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内的重新配置作为前提,功能及产业疏解将成为一句空话,就会出现“业走人留”现象,达不到疏解的效果和目的。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政策对接。一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积极引导私人企业、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等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灵活性和多元化。二是提升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效率。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通过招投标、特许经营、合同承包、税收优惠等形式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三是注重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新需求和新偏好。改变“政府本位”的公共服务供给观念,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让公众参与公共服务决策的制定和评价,使公共服务能够及时满足公众的新需求和新偏好。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