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pdf  |  页数:1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则需要建立一定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我们这里以企业、政府、(学术)院所三方面在创新方面的互动为例,来研究如何通过组织创新营造创新环境。图3企业、政府、院所三螺旋实体的角色,如图3所示。创新过程必然有企业、政府、院所参加,三者各有各的任务和优势,但目前有相互渗透的趋势。为了研究三者的相互作用,Etkowitz与 Leydesdorf提出了所谓“三螺旋”(triple helix) 模型[6|。三螺旋描述三个主体在沿螺旋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靠近而扭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相互之间的功能逐步有所重叠, 一个实体除了自己的主要角色外,还扮演另两个在创新活动进一步开展的过程中,高等学校除了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科研成果之外,现在也开始建立校办产业。企业要作为创新的主体,除生产功能外,也要承担研究开发功能,也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这些机构设在企业内还是企业外?政府除了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环境外,也通过风险投资参与创新。这就是说,每一类主体都还想在自己的主业之外,也从事其他主体所从事的业务。但是各主体从事其他主体的业务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短处。例如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活动能力比起企业来就差得多,企业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基础和高技术)也不如研究院所和高校。因此单一主体根本无法取代其他主体。即使努力替代,交易成本(rE就是制度成本)也是太高。这就需要在两类主体之间建立一些所谓“接口”组织,这些组织可以有效地衔接两类主体的创新全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性活动,以降低制度成本。接13组织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由第三方成立的组织,例如在某些城市中的孵化器、产业化促进中心、咨询公司等。另一类是由主体一方或两方联合成立的接口组织。前一类的优势在于其中立的客观性和中介活动能力,劣势在于缺少专业技术基础。后一类正相反,优势在于专业技术能力强,但有时受自身利益的限制而在技术和利益共享方面容易引起纠纷。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