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普通高中学校中年教师群体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pdf  |  页数:2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low) 和密特尔曼(Mittelman)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认为,应满足十个方面: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体的基本要求[9]。一般认为,中年人在发展上进入了一个积极进取,事业达到顶峰的时代,因而中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事实上,由于面临许多心理危机,中年成为各种心身疾病及适应性心理障碍的高发年龄段,难以保持心理健康。但心理咨询机构就诊情况统计表明, 中年人真正到门诊就医的比例仅占各年龄段人群的百分之十几[10]。中年人群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所谓生理变化即身体机能开始衰退,精力不济,无精打采,极易感到疲倦和劳累;体重增加,身体健康方面大不如前。头发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皮上毛囊数目减少,余下的头发生长速度也会变慢,由于内分泌和血液循环紊乱易引起脱发, 头发渐渐稀疏,这尤其是男性早衰最明显的信号。而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中年后期都会经历更年期,主要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这段时期人的体内激素的分泌会有改变,情绪波动大,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闹情绪,心情沮丧,因此中年教师不得不用花费较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因此引起一系列重大心理变化。自我价值的重新认定。由于人到中年是个人自我评价的重要阶段,许多中年人内心深处常常质问和怀疑自己是否还有机会,是否还能成功。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说,人到中年之前,其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移到内心世界,也就是生活取向变为适应和顺应外部世界, 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许多人进入中年后,会感慨自己人生几近过半,由于多了对人万方数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