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站长教研专供·政治 舒利清】解读传统文化,活化哲学课堂.pdf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因此才会有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按照原韵,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颇不以为然。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东坡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才懂得了当初批错了王安石。在这则故事中,苏东坡与王安石基于他们的生活实践分别得出菊花落瓣与否的认知鉴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苏轼起初以为菊花不落瓣,被贬黄州后看到落英缤纷的情形有了新的认识——菊花也可以落瓣的鉴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苏王二人在菊花落瓣问题上有分歧,都不以对方的观点为然,直至苏轼在黄州眼见“满地铺金”后坦承自己的错误鉴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知识点与教学素材的逐条梳理对照,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体悟,也让学生对苏王二人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坦然相对的赤子情怀、不因私废公的博大胸襟有更深刻的体会。他们的这段交往佳话不禁让人们对两宋文人唱和、英才辈出的文化气象心驰神往、悠然思之。传统文化亟待继承,教育改革任重道远。通过选修课选择、重构、解读传统文化资源,为必修课程提供有效素材,一方面让必修课程更具文化底蕴,更富有思维的张力、思辨的活力和思考的动力,另一方面又让年青的学子们更好的了解、接纳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在深化新课改中的有益尝试,亦不失为教育发展、文化创新的可行之路。参考文献:[1]如何上好哲学课,王笑亭,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培训2011[2]《生活与哲学》,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儒学与世界》,贾顺先著,四川大学“儒藏”学术丛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4]政治课魅力课堂的三重境界,向永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年第4期上旬刊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