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cps外国文学]浅谈萨特_间隔_的戏剧假定性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人物只有上场没有下场,永远处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地方,形似地狱。如果这个地狱只是一种形而上的地狱的话,那么他人的目光就具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他人的目光贯穿全剧,它是无形的,又是实实在在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有形的地狱更加残酷。剧中人物在他人的目光监视下深感自己的异化、不自由。正是这种不自由和异化,使剧中人物感到那不是地狱又酷似地狱。如果在有形的地狱中,人还可以打破它,走出来,那么,如他人目光一般的无形的地狱就很难克服了,况且亡灵已不能再作选择了,本质已确定了。地狱中他人的目光又具有象征性的意味,正是这种意味才使地狱中的人越来越感到这种地狱的可怕。?间隔?不像传统戏剧为观众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该剧只是作家在预先设定好的境遇中,聚集起一些像符号一样的人物,具有很强的假定性。那么,为什么剧中的人物虽然不是典型的人物却仍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为什么观众对剧中的人物都有一种认同感、切身感和恐惧感呢?萨特虽然在剧中没有给我们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但他确实抓住了这些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即他们的欲望和本质。作家运用戏剧的假定性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欲望夸大到极限,使其成为某一类人的象征,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具有普遍的意义。虽然这三个人并非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但是萨特在刻画人物特征时运用的方法比现实主义戏剧更加直接、突出,效果更加强烈。因此,当观众面对剧中人物的时候,主观感受是深刻的,艺术效果是强烈的。&?()?+,?.???引自?萨特戏剧集?,冯汉津、张月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2月, 第118、135、152、147、148、148、149、149、 152、152页。??恩斯特#托勒?转变?,象愚译,引自?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3月,第230页。(作者单位: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刘晖# 26 # 外国文学评论 No.4,1998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