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pdf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df  |  页数: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以专业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相关精神后,组成制订小组,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旧方案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相关行业企业的用人情况和社会需求等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走访省内外兄弟高校或借各类学科专业发展研讨会之机收集培养案。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初稿,提交学院教师和教学委员会讨论,修改完成后外送专家论证,并结合反馈意见作再次修正,形成三稿后上报学校教务处进行形式审查,再由教务处组织校一186级的方案论证会。终稿上报校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执行。多方调研考察,多次论证审议,多类参与人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视域实现了知识的互补,增强了方案的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合理性。为此,学校专项划拨每个专业4000元的培养方案调研费至学院,确保在制订过程中的调研论证工作正常开展。(五)实现管理手段信息化新方案在多样化、个性化培养应用型人才上下足了功夫,但也带来了学年制教学计划未曾遇到的问题。教学管理从统一走向多样,从简单走向复杂,从线性走向非线性,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管理理念及原先自主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需要。为配合新方案实施,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学校重金引进了新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手段信息化。新的方案具有信息量大、整合性高、自主性强等特性,而基于网上运行的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具有资源整合、互动交流、及时反馈、优质高效的特点,很好满足了在实施新方案中及时、准确、高效优化资源,反馈信息的要求,对地方院校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保证效率提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参考文献:[1〕孙振国,段先华.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7.中国大学教学,2004,(11);47.[2〕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案初探「J].江苏高教,2005,(3):74.[3〕郑丽君地高校教学计划编制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7.台州学院学报,2006,(2):61.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