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Ⅲ型不适合用于插管,插管应在Ⅰ、Ⅱ型颈外静脉上进行;如果Ⅲ型颈外静脉必须要插管时,操作要很慢且要注意细心体会,先向下外有阻力后将导管引向下内,再次有阻力后应将导管引向内,即可插入锁骨下静脉,再向内稍有阻力后将导管引向下内,即进入头臂静脉,由于此处血流较快,导管可自行顺流到达上腔静脉。临床工作中,Ⅰ、Ⅱ型插管难度小,易掌握,所以作者自行操作和指导操作时均未出现失败及意外并发症;Ⅲ型插管由于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不易掌握,插管时耗时长,除少数自行操作满意外,其余均改用其它静脉穿刺。在插管中文献报道一般应插入20~22cm,[1]也有文献报道插入左侧为18~20cm,右侧为15~18cm;[3]由前文结果可知各型插管长度有显著差异,每型侧别差异也很显著,作者认为插管长度应因型因侧而定,一般Ⅰ型左侧为10。9±0。3cm,右侧13。8±0。3cm,Ⅱ型左17。5±0。6cm,右14。1±0。6cm,Ⅲ型左21。4±1。2cm,右17。0±0。2cm。锁骨下静脉可以因分型不同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下半部分任意处离开胸锁乳突肌表面,而且各型行径差异较大,所以穿刺前要明确穿刺目的的同时更要弄清病人分型,为穿刺成功准备充分条件;临床穿刺时如果忽视静脉分型及其解剖行径,仅按某一文献指导穿刺,穿刺遇到困难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失败。参考文献: [1]河北医学院。护理医学问答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39。[2]郝用宁。颈外静脉穿刺插管术125例护理分析。护理学杂志,1987,2(2):73。[3]谭友秀。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术50例报告。护理学杂志,1987,2(2):74。[4]河北新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049。[5]徐恩多。局部解剖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4。[6]武忠弼。病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