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4KB

文档介绍
一个部分也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AlizaFleischer等(1997)在对比以色列与欧洲、北美地区的乡村民宿后得出,乡村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21]。KuoF.与C.Kuo(2012)尝试将民宿融入生态旅游中。他们在对台湾关子岭地区的调查中发现,民宿与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在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相似性,但二者在生态景观上差异较大[22]。(二)KI选择,按照“主题”键入“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民居客栈”“民居旅馆”进行检索,不限时间段,筛选后共得到文献559篇。图1  国内旅游民宿文献数量不论是从文献的数量还是研究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国内民宿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年及以前,主要研究民宿的概念、开发条件、市场定位、竞争优劣势分析,民宿的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对策以及建议,经营管理模式。此阶段的研究宏观、宽泛而不深入,集中研究民宿的问题、对策但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以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为主。第二阶段是2007年至今,主要从游客体验、网络、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研究民宿的经营策略和营销模式、民宿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质量等评价体系。此阶段的研究更为具体深入和多样化,结合了消费者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服务学等。对定量研究逐渐重视,并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国内有关民宿的研究多是农家乐类型,而家庭旅馆类型的民宿文献较少。1.民宿定义尚未统一在我国,民宿的称谓及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而准确的概念。在研究民宿相关问题时,出现了“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民居客栈”等各种提法。总的来说,这些提法的含义相似但又有所偏重,其中前三种提得最多。总结国内对于“民宿”及相关概念的定义,笔者发现这些住宿接待设施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点:①家庭经营,通常管理者即所有者;②与民宿主人有一定程度的交流;③经营规模较小;④提供多种特色服务。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