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的“纠纷”问题上,?能够坚持公正的原则,为双方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而前面的两个片段均有教师的介入,但最后都是不欢而散,教育效果与和谐程度较差。因为孩子间的吵架没有成人想象中那样严重,只要有游戏的机会,他们会不计前嫌地一起玩得不亦乐乎。此外,“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或者无意的反应,”[2]也正如班杜拉所言“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3]在教师介入幼儿的冲突情境中,池亦洋观察着老师的赞扬与惩罚,这种教育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并将教师解决冲突的策略内化并且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片段四:陈炳栋不听池亦洋的指挥,两人扭打起来,他们之间冲突的解决靠的是自己。⋯⋯陈炳栋:我没再跟你玩。池亦洋:那你刚才还那样还乱闹。陈炳栋:那你跟我说一句呗!(其他小朋友们附和着说:?“对呀!”)你跟我说了我才明白。池亦洋:趴下!(四个小伙伴整齐地爬下了)我给你们每个人一个枪!陈炳栋:这是我的枪!池亦洋:别动!我轻轻地给你发到,陈炳栋的!这样看着啊,侧着往前爬!(教其他四个小朋友在打仗中匍匐前进的姿势)好,停!然后冲过去!先别冲下去,回来!(在一堵墙边掩护着)站这儿,朱江秋站这儿!陈炳栋:我站这儿!池亦洋:行!(做了个准备好的手势)冲!(外边的幼儿都举手投降了)上飞船!小朋友们:是这样吗?(五个开始做敬礼的动作,池亦洋挨个检查)佳佳:是我这样吗?池亦洋:对!池亦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领唱国歌)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中提出社会领域的要求:?“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4]在这个打仗的角色游戏中,池亦洋是整个游戏活动进行的关键人物,?幼儿们配合得很严密,?模仿战场上的战士投入真切,游戏进行得也很顺利。在最后的环节,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