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困境与治理: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研究-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6158KB

文档介绍
内的非政府组织都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形成了遍及全球的第三领域。第三部门研究的权威学者莱斯特·萨拉蒙称之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一:“我们正置身于一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之中。历史将证明,这场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其结果是,出现了一种全球性的第三部门,即数量众多的自我管理的私人组织,它们不是致力于分配利润给股东或董事,而是在正式的国家机关之外追求公共目标。一①2.1非营利组织及其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概念2.1.1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现代社会科学把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学术界把非营利组织的集合称为“第三部门”。因此社会领域的状态主要取决于第三部门的状态,具体地说就是非营利组织的状态。非营利组织(non-anization,简称NPO),是从西方社会引进中国的一个概念,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和制度结构的色彩,通常意义上指政府以外的非企业性社会组织,也有称之为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社团组织、独立部门、公民社会、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第三部门等等。在我国,还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等称谓。这些不同的称谓往往因表述的主体、背景、场合和侧重点不同而相异,如非营利组织强调的是同营利组织的企业的区别,非政府组织强调的是同具有行政强制力的政府的区别,民间组织强调的是其民间性。由于非营利组织本身的多元性、边界的模糊性以及人们理解上的差异,各国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外延和内涵的界定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国际社会中比较流行的是美国约翰一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国际比较项目提出的特征界定法,非营利组织都有六个基本特征:(1)民间性,即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是以社回莱斯特·萨拉蒙,赫尔穆特·安海尔.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蜘.何增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43.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