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应用数学(金融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x  |  页数:55 |  大小:193KB

文档介绍
其中,美国为70%左右,德国为60%左右[7],而我国在2013年底也才达到18.04%。美国消费信贷余额(包括美联储发布的美国资金账户流动上的消费信贷与住房按揭贷款)占GDP的比重早在2001年底就已上升至103.6%,我国在2013年底也才达到22.06%。在我国,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8],同时,比较于成熟的发达市场也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那么,在信贷业务飞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如何控制、掌控好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相关理论和模式的研究,有助于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保障商业银行在开展消费信贷时在甄别、筛选客户方面更具有针对性。消费信贷业务的具体实践案例能够有效的检验理论,理论又同时指导实践。开展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于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1.2?文献综述1.2.1国外相关研究状况消费信贷理论萌芽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快速发展于二次世界大战后,是伴随着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9].关于消费信贷的产生机理,费雪在其著作《利息论》:消费者在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存在时间偏好,就存在财富在现在和未来进行分配的问题[10]。他分析了通过借贷和投资调节收入、决定利率的行为。1936年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消费信用函数理论[11],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指出了收入对于消费的影响。之后杜森贝里提出的相对收入理论、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12]以及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都对凯恩斯原有的模型进行了扩充,纳入了跨期消费这一变量特征,讨论了消费信贷因素对消费决策的潜在影响。伴随经济理论的发展,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卢卡斯进一步阐明消费者将基于所有能够得到的当前收入效用最大化当前消费水平。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贝克就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了深入研究[13],提3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