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和其教学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7KB

文档介绍
历概念形成过程。但一旦回到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过程展开时,往往虚晃一枪,教学着力点又倾向于知识获得和技能训练。究其原因,评价的指向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而上述检测,旨在通过评价改革进一步引发教师对'‘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关注与重视,并真正落实于教学实践之中。2•应用层次。笔者认为,模仿层面的检测不宜经常采用,否则容易造成教师让学生“背过程”的弊端。因此,在检测时,创设一个新的问题解决情境,检测学生经验迁移能力,就成为较为理想的选择。如在六年级下册期末检测时,笔者设置了如下检测题:【试题2】阳阳有一块小小的鹅卵石,他想知道这块鹅卵石的体积。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方案,求出这块鹅卵石的体积。(二)?加强对个性化经验的检测,引领教师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希望学生的思维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模具。关注对个性化经验的检测,有利于引领教师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如在六年级上册期末检测时,笔者设置了如下检测题:【试题3】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例如:4-=X=除了这样计算,你还能想出别的计算方法吗?传统评价中,因为只检测计算方法及速度,造成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只教算法,不讲算理,强调统一,不允许采用个性化算法。设置这一检测题,期望引领教师在学生建构分数除法计算方法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学生基于原有认知,采用不同的算法,把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当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三)?加强对策略与方法的检测,引领教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解决相同问题时,如果从结果上分析,不同学生可能没有差异。但如果追究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就显露无遗了,其中最值得考查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水平的策略与方法。改变只评价结果的考查方式,将不同水平的策略与方法纳入评价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