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货币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分析-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2791KB

文档介绍
导作用引起了一些国家货币政策当局的重视。(5)新经济和股市财富效应的增强,使利率与股市的关系复杂化,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第二节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演变新中国成立后,与不同时期的经济金融体制相适应,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货币政策严重压制阶段(1978年以前),货币政策作用释放阶段(1978-1994),货币政策逐步深化阶段(1994_1997),货币政策相对成熟阶段(1998年咀后)。第一阶段是我国货币政策直接控制时期,第二、三阶段是我国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过渡时期,第四阶段是我国货币政策步入间接调控时期。与我国货币政策变化相适应,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人民银行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一企业,基本上没有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至4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中央银行一金融机构一企业”的传导体系,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进入90年代以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初步形成“中央银行一货币市场一金融机构一企业”的传导体系,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一操作目标一中介且标一最终日标”的间接传导机制。90年代中期以来,直接调控逐步缩小,间接调控不断扩大。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确定为稳定货币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从贷款规模转向了货币供应量瓤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调控手段逐步扩大。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以稳定货币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操作目标)的间接调控体系。o可以说我国金融体系及其变迁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进和传导途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