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教师也是这样,甚至更应注重生动有趣、形象、活泼、加以老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1、尊重幼儿、规范语言、客服随意化 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语言的样板,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所以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普通话的要求。作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客服随意化。幼儿园的孩子虽小,但他们确有很强的自尊心。若老师说话稍有不慎奇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灵或多或少的带来消极的影响。在一次数学活动时,李锦睿总是捣蛋个不停,我生气了,对他喊道:“你真是个调皮鬼。”户外活动时有几个孩子冲着他喊“调皮鬼”李锦睿委屈的瞪着小朋友,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意识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已经伤害到了他,经过公开对李锦睿的道歉安慰和对其他孩子的教育,这件事平息了,但却留给了我深深的愧疚。 作为幼儿教师应用规范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幼儿,在使用语言时应谨慎,规范、避免因随意而犯的错误。 2、愉快的给孩子积极的指示和建议、平等交谈 在幼儿园教师对孩子提出教育要求时,应以正面引导、多使用平等性的语言。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做好”“请收玩具”在这里我们教师是以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纲要》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即要求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支持幼儿的探索。我们应常说“请”“能不能”“我们一起来好吗?”“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不能用强制性的“这样可不行”“不能”等语言。以免阻碍孩子主动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关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关系的调查认为,如果当幼儿真的已经,或者即将做出他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这时教师的建议可以使幼儿改变做法。教师积极地建议更能师幼间的关系,有利于幼儿良好语言的形成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