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荀氏之儒”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8KB

文档介绍
先秦,墨家差不多是仅次于儒家的显学。《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出入儒门而别创一宗,其学与儒学针锋相对:儒家主“尊尊”,他就倡“兼爱”;儒家重“义”,他就尚“利”;儒家讲究礼乐文饰,他就宣扬“非礼”“非乐”;……对于来自墨子及其所创墨家的这种系统挑战,荀子以儒家正宗卫道者的身份给予全面回击。他批评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认为一个社会必须有上下等差、尊卑贵贱,否则就不能建立起统冶与被统治的关系;如果君、民平等,那末,君主就没有威势,而“不威则罚不行”,“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他又批评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认为等差要靠“礼”来分别,百姓要靠“乐”来和齐,而礼乐又要通过财物来体现,而不使用财物则无礼乐,没有礼乐则天下就会陷于贫穷混乱,故其“以墨子之非乐也,则使天下乱;墨子之节用也,则使天下贫”,“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劳苦顿萃而愈无功,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需要指出,荀子虽以“儒术”否定了“墨术”,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墨子思想的吸取。如墨子倡“尚贤”说,主张“以德就列,以劳殿赏,量功分禄”,“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荀子也提出同样的主张:“论德而定次,量能而受官”,“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虑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大夫。”又,墨子有著名的“兼相爱,交相利”的命题,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荀子虽坚持主张掌卑贵贱之别,却也认为:“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此外,荀子还吸收了墨子后学在认识论和逻梅学方面的成果,完善和丰富了儒家的认识理论和名辨学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