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七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案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3KB

文档介绍
不索何获”(张衡)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二、播放他们的资料 1、“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21-379,一作 303-361) ,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 ,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东晋杰出的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小时候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十分刻苦,后来改学张芝、钟繇,博采众长, “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他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草书浓纤折衷,千变万化,纯出自然。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传世书迹有《兰亭序帖》、《丧乱帖》、《奉橘帖》、《姨母帖》、《初月帖》、《行穰帖》等。 2、“小圣”王献之。王献之(344-386) ,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尚书令,人称“王大令”。王献之幼年跟从父亲学习书法,非常用功,后向张芝学习书法,不断拓展书路。他在继承父亲王羲之和张芝书艺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成法,大胆扭转当时古拙的书风,另创新法, 书风流美,世有“破体”之称。其书虽出自王羲之,但更觉俊逸丰腴,飘然若仙,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世有“小圣”之称,又与其父并称为“二王”。传世书迹有《中秋帖》、《鸭头丸帖》、《洛神赋十三行》、《廿九日帖》、《十二月帖》等。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感受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勤奋刻苦的精神。增强自己勤奋学习的精神。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