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调查报告以安徽省肥西县为例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16207KB

文档介绍
别部门的事,而应是整个社会、民族的大事。在农村留守儿童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更需家庭、学校、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关心和关爱。笔者来自农村,在农村多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让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更有深刻而复杂的感受,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调查与写作,使笔者对留守儿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希望更多的人有意识地关注、关怀、帮助留守儿童,使他们在家庭关爱缺失时,能够感觉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在将来成长为弗洛伊德所说的一个能够充分接受爱,人格Р健全、能爱人、有独立感和责任心的自我实现型人物。Р(四)国内研究综述Р1.相关文献综述“留守儿童”这一说法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最早提出。上官子木在1994年Р撰文《“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文中首次出现“留守儿童”一词,并呼吁社会对那些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原籍的农村儿童给予足够关注;一张在《嘹望》 1994年第45期发表文章《留守儿童》,文中称因父母出境学习或打工就业而被Р留在国内的儿童为“留守儿童”。此后至2000年间,与留守儿童相关的研究文章及情况报道鲜有见诸报刊杂志。2000年之后,相关文献逐渐增多,尤其近年, 学界对此高度关注,文献数量增幅明显。2004年,中央教科所组织课题组对河北、江苏、甘肃3省的5个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同时,中国社会调查所的王星等人对北京、河南、湖北等地进行相关研究;四川省妇联则开展了本地调研,2005年,叶敬忠等人对北京、河北、宁夏、陕西的10个行政村随机抽户进行抽样调查;2006年,殷世东等人在皖北展开调查,并探索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体系;曹述荣在湖北6县开展的研究主题为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研究;郭少榕以性别为视角在福建省展开的调研;此外,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也在京、冀、川等地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相关研究。最Р6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