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KB

文档介绍
我Р 外因根据内因起作用,只有教师的关爱、社会的关爱还不能促成Р良好的结果,作为留守儿童,学生是受教育者,成为成人教育的执行者,他们是成长的主体,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应该参与教育的全过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之基本要义,也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学生要从关爱自我做起。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够适当迁就别人,随和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迁就是有限度的,随和并不Р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等于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例如有一个六年级的男学生,由于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都外出务工,而作为家长以为给学Р6Р生金钱就可以满足他的要求,就可以补偿孩子的孤独,殊不知,学生缺乏价值观的理解,有钱没用到有效的、正当的途径中来,并且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自己染上了网络游戏,沉迷于网络,居于这样,我们学校领导、老师多次找他沟通,跟家长沟通,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学会自我关爱,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放弃自我,珍惜自己,学会体现自身的价值。Р(六)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Р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可以更详细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Р况、心里状况,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Р三、总结语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不管老师与同学给留守儿童倾注多少爱与帮助,都是不能填补父母的那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种亲情饥渴。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让家长转变观念。大多数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给家中的孩子吃饱穿暖有钱花就够了,实际上孩子更渴求精神上的抚慰。教师就应引导家长多拿出时间,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留守”家里的孩子及孩子的老师多沟通,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甚至在可能情况下“常回家看看”,让留守家里的孩子在一次次惊喜中感受到久违的亲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