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pdf  |  页数:5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的农民工数量不断增长,现已达到1.5亿人左右,并以每年 500万的速度向前推进。但是,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以及客观的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广大农民工们无法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走进城市。首先,在城市中,农民工们所从事的工作一般多为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体力活,这样,在工作之余他们几乎没有照顾自己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其次,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一般较低,而城市的生活消费水平却比较高,导致了他们的收入很难支撑整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开支。另外,由于城市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也变得十分困难, 公立学校不接收,私立学校的学费又十分高昂,使得其父母难以承受。而在城市里, 那些专门的民工子女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学校条件、教学质量和公办的学校相差太远,甚至有的连农村的学校也比不上。出于种种无耐,父母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这样,便导致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被留在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社会群体也由此而产生了。着民工潮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总数也随之不断地增加。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 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数量在农村儿童中占的比例已经十分之高,并且也有每年递增的趋势。由于我国城市化、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农民进城打工的潮流将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之势,而且这也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因此“留守儿童”这一由于民工潮而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也会长期的存在。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们多数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照顾,这样便导致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和自己的父母长期分开,这种与父母的疏离使他们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产生较强的孤独感。由于长期缺乏感万方数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