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动静脉内瘘操作规范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7KB

文档介绍
扎止血。Р3、功能检查:术后静脉能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术后早期应多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Р4、适当抬高内瘘手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Р5、每3日换药1次,10~14天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Р6、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Р7、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手术侧禁止测量血压,术后2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Р9、术后24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Р六、内瘘的成熟与使用Р1、促使内瘘尽快“成熟”在术后1周且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捏握皮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5min;术后2周可在上臂捆扎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术侧手做握拳或握球锻炼,每次1~2min,每天可重复10~20次。Р2、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后再开始穿刺。若术后8周静脉还没有充分扩张,血流量<600ml/min,透析血流量不足(除外穿刺技术因素),则为内瘘成熟不良或发育不全。术后3个月尚未成熟,则认为内瘘手术失败,需考虑制作新的内瘘。Р3、穿刺血管的选择:动静脉内瘘初次穿刺时,首先要观察内瘘血管走向,以触摸来感受所穿刺血管管壁的厚薄、弹性、深浅及瘘管是否通畅。通畅的内瘘触诊时有较明显的震颤及搏动,听诊时能听到动脉分流产生的粗糙吹风样血管杂音。Р4、穿刺顺序与方法:内瘘的使用要有计划,一般从内瘘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穿刺和定点穿刺。Р5、穿刺针选择:在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17G或16G)穿刺针,并采用较低的血流量(200~250ml/min),以降低对内瘘的刺激与损伤。使用3~5次后,再选用较粗的穿刺针(16G或15G),并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血流量(250~350ml/min)。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