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雨霖铃》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1KB

文档介绍
,又暗喻着离愁别绪。③杨柳岸。柳,古人曾有折柳送别之俗。柳有“留”音。折柳相赠意寓着“挽留”之意。④晓风。尤其是拂晓的风,更加凄清、寒冷。更加突出了离愁别绪。小结:本文一景一物的描述都是情感的寄托。只有体验“景语”,才会更加深切理解“情语”的凄切美。3、从婉约词的风格出发,多角度品品《雨霖铃》的美感。学生边听名家朗读边模仿,跟着配乐读。学生进入角色,体味词的含蕴。学生小组谈论。谈论后,思考回答。学生合作探究,可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学生根据自己对婉约词派理解,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通过学习,力求达到诵读的标准。让学生从词中获得理性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通过各种方式思考,从而达到理解本文的主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空天,在(10分钟)明确:①景物——具有优雅柔和美②情感——具有婉约缠绵、凄切美③意境——具有融情于景,物我交融美。(学生可自由想象,多角度分析有理即可。)4、再次有情感的朗读全文5、教师小结(附板书)请同学们根据对《雨霖铃》的赏析和体悟,尝试着创造一幅“离别”画。力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掌握本文主旨的同时,创作一幅“离别”画。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能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创造学习。板书设计雨霖铃柳永上阕长亭送别:寒蝉、长亭、都门烟波、暮霭、楚天(实写)虚实相济下阕羁旅愁绪:杨柳、晓风、残月(虚写)融情于景本词的特色:景美、情凄、物我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学反思这首词的教学,舍弃了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的教学方式,把整个课堂交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听读等手段,让学生亲自体悟词的主旨和意境。随着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设计,学生带着设置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思考。课堂上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略为遗憾的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较低,基础不夯实,在品味和讨论环节不够活跃,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