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雨霖铃》讲解及虚实结合表达技巧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比赛)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怅惘。5.课堂小测:①教材链接②相关链接③答题步骤归纳④小试牛刀三、布置作业1.背诵《雨霖铃》这一首词;2.试以今天所学——“虚实相生”的表达技巧解读下面一诗。《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教学板书】离别时:难舍难分(实写)雨霖铃柳永离别后:眷恋思念(虚写)【教学后记】这一篇课文《雨霖铃》选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单元。《雨霖铃》是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也是表达绵绵离愁别绪的杰出代表作品,由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场景构成,虚实结合的艺术创作手法突出。在教学设计中,体会词人的离别情绪、掌握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成了本课的重难点。这一篇课文《雨霖铃》是高一下学期的教学内容,面向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阅历的高一学生。高一的学生对“离别”之类的情感已有所体验,具备了体会词人离愁别绪的情感基础。况且,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有丰富的情感需要表达。他们对课文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再陌生,对虚实结合的手法却未曾熟悉。本科的重点即是借助柳永的离情和一些他们熟悉的诗词,引导他们掌握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教学实践证明,虽然本课的设计合理可操作,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但教法和学法并无创新。因为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教学的班级没有必修四的课本,他们班还停留在必修三的教学中,全班带的课本都是必修三,无课本无预习。尽管努力体现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理念,怎奈学生的基础也比较差,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有难度,参与热情就不高,课堂氛围就不够活跃。从课堂检测反馈的情况来看,他们对本课所学内容已基本掌握,但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因为是教学新手的缘故,求稳的心理没有让我临时对教法和学法有大的改动。总的来说,这一节展示课基本上是成功的,同时存在着多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此为鉴,扬长避短。希望自己的教学水平快速地提高起来。冯名醒2016.5.15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