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相协调,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的积极的平衡,从而愉快地生活。心理健康水平高又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其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当生活中遇到了矛盾和困难时,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富有责任心、同情心、热爱心以及正义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身心协调发展欧文曾说过:“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这就是说,健康的体魄来源于生活和心理的共同健全,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也影响心理。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十分明显。古人认为,七情太过均可致病,现代医学也认为身心关系是相辅相成。据科学家近期研究表明如癌症等绝大多数躯体疾病都与心理异常存在相关,有时二者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心理疾病发生。总之,在寄宿制初级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学校领导要认清形式,勇于并善于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一切管理工作中。参考文献[1].曹建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7,(5):37-39.[2].胡林亚.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23):48-49.[3].杨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7-10.[4].廖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机制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09-01-20.[5].金洁.略论加强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06.(7):97-98.[6].花春翠.农村中小学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7.(2):48[7].牛端;刘路通;邝学良;杨秀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导刊.200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