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每位同学都能听到问题。对于问题中出现专业术语或生涩词汇造成的不解,教师应作进一步解释或换一种方式进行表示。第四,教师在提问后可根据题目的难度、学生水平,有意识地把握好等待时间。封闭型问题等待时间相对较短,开放性问题等待时间较长。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较活跃,问题提出后尚未仔细思考就举手的现象很多。教师此时要运用自身对小学生水平和能力的了解,判断她们是否真的思考过了,能否给出正确全面的答案。要使提问做到既能让学生回忆起以前所学的知识,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第五,教师要在反馈中渗透鼓励。无论是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应经过简短的语言给予反馈,答正确让其继续努力,不正确也不失信心,让她相信自己下次就能回答正确。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总是期待教师能表扬自己,而教师或是出于对课堂进度的考虑或课堂时间的紧张很少给予学生表扬,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全时,教师往往“惜字如金”,简简单单地告诉学生错了、不对,使学生不明白自己错误之处,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注意适时设问,随机应变,增强时机意识。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勿须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毫无所值。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适当时机,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含蓄处、题眼处、知识的规律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在意处等,主要是内容的关键处,即指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算理,解决问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