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外教育史第3阶段测试题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1KB

文档介绍
点:一是“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论,它包含三层含义:以生活为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共生活而发展。二是“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对象和办学方针。它也有多层含义:打破围墙、面向社会的大环境办学、打破“鸟笼”利用社会的活环境办学。三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和工学理念。它的内在含义是:教学法的改革、在劳力上劳心的思想、知行统一的追求。2、答:英国的这次考试改革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取消1944年规定的11+升中学考试。因1972年前后英国已基本实现16岁义务教育,旧制已不适应形势,1974年底11+考试终被废除;二是设立普通教育的证书考试(16岁和18岁),以此完成取代旧制的改革。其中16岁义务教育结束时进行初级证书考试,成绩优者升学读到18岁,再进行高级证书考试选拔进入大学;成绩差者获得中等教育证书、离校就业,以后接受职业教育性质的继续教育。这次改革除了适应义务教育形势的变化,也具有消除双轨制的意义。五、论述题(18分)1、答: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是针对当时中小学课程与教材不能反映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弊端而进行的,其特点可从所编新教材特点得到体现:第一,内容现代化。如《新数学》、《物理学》中都增加了一些现代化科学的新内容;第二,内容理论化。注意以科学结构统帅教材;第三,内容统一化。打破旧的分科体系,把基本概念统一起来;第四,某些课程内容逐级下放。如小学开设概率学和统计学,中学开设微积分。可这次课程改革最终失败了,其原因主要在于:①编写教材的科学家虽然重视了教材中科学知识的深度,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教材不适应教学使用;②所编课本深奥难懂,不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学生从这些教材中得不到有兴趣的、符合生活实际知识的内容,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③经过训练能较熟练地使用、讲解新教材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仍然继续沿用原来的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请你谈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