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九大变化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5.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学段划分保持不变;   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   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    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最近一次修改又加上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符号感为何改为符号意识?    符号感(SymbolSense)    原课标: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修改稿: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感与数感都用“感”,“感”的表述过多。符号感主要的不是潜意识、直觉。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  8.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