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教学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54KB

文档介绍
可见,教师在解题教学时绝不能照搬参考书中的解题思路,而是要设身处境地从学生角度来思考: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会如何思考?学生会如何来探求这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有没有大多数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和学会的解答这道>』题的通性通法?如果我们想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特殊技巧的话,那么建议必须一般化,不仅可用于0前的问题,而iL可用于各类问题。事实上,笔者认为,从要证不等式本身的一些特点来看,学生最容易想到的一个比较自然的思路就是观察所要证的不等式,不难发现这也是一道典型的关于“数列不等式和式”比较大小的题型,学生很自然也很容易想到的一种典型的合乎情理的常规思路或通性通法就是:不可否认,教师给出的这种解法确实很巧妙,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怎样才能想得到这种巧妙的解法呢?仿佛这种解法是从天而降,不可捉摸,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容易迁移。因此,教师在给出这种巧妙的解答之前,是否想到如何按照学生的思维来进行讲解?是否要对学生的原生态思维进行“无障碍”引导呢?而不是很突兀地简单否定学生的想法或直接跳跃性地端出自己的解答。在讲解这道题前教师应铺设一定的台阶,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之后再出示本题,学生解决这道的能力才可水到渠成。总之,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务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常规思维方式,基于学生的实际力求通性通法或简单自然的解法。冇吋看似巧妙的思想方法也是从平淡中产生的。没有让学生理解其根本,再叹为观止的解法也只会让学生觉得解题思维过程跳跃性太大或无法想到这种解题思路,从而对数学解题更加望而生畏,这样的解题教学对学生实际价值也不大。参考文献:[1】徐彦辉.数学解题贵在自然[」].中学数学教学,2013(4).[2】[美]G.波利亚著,阎育苏译.怎样解题(第二版>[M].台北:九章出版社,2000.[3】徐章韬.再论比较判断法解析高考试题[」].数学教学,2012(4).(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中学?32540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