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的意识与习惯。二是表现在对学生可能性状态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放大”问题,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大问题设计的策略:(1)注意有层次的提问。对于高质量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认识只是表面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需理解知识内在的“为什么”,要能透过表面现象去揭示知识的内在本质。(2)注意有结构的提问。即现学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关联;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在教学中如果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局限于孤立知识点或单一知识层面,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形成学生的智慧,而且还会割裂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认识,使得知识网络系统的形成产生阻碍。(3)注意引导学生质疑。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性的思考。2. 顾及学生差异的策略(1)学生认知的差异及对策学生喜欢通过图表、画面等直观的方式接收信息;习惯于通过听别人的讲解来接受信息;乐于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自己的探索愿望。(2)学生性格的差异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者,过度努力者和接受失败者。(3)学生思维的差异“理解性思维”对“机械性思维”。对于“机械性思维”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联系有关的知识网络、整理知识的体系,是他们逐渐过渡到理解性思维的层面,从而才能进行更深一层词的理解与分析。思维的分析能力的发展与年龄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包括早熟;大器晚成。对于那些大器晚成的学生,教师不能主观地断定为“差生”,更不能轻易放弃对于他们成长的关心,而应激励他们,使他们尽早地发挥出应有的潜力。总之,教师有了对学生各种差异的认识、了解和研究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应思考如何尽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把学生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教师只有真正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放在心上,才有可能针对他们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问题来创造条件促进发展,才有可能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真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