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合、层次递进、环环紧扣、螺旋提升的课堂逻辑顺序。”修改建议中的这个分析的确让人恍然大悟,我们设计表达练习不能求多,要有取舍。第二次的教学设计中,汤老师就舍弃细枝末节,体现“一课一得”的理念,铺设循序渐进的教学路径。借助过渡句概括内容,为认识人物特点做好准备——读故事、抓关键句,在空白处批注对人物的评价,为体会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做铺垫——读“负荆请罪”,学习课文中用对话和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两个人的对话和动作,巩固学习成果。这样围绕重点有序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更能运用了。《和氏献璧》(北师大三下)一课,汤老师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表达实践的目标更加集中——学习文本的语言描写,体会“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的表达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人物语言描写。汤老师先是让学生对比朗读两组句子(第一次献璧),让学生体会到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能够让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接着聚焦第二次语言描写,想象武王会说什么,卞和可能会说些什么?写下来。最后聚焦第三次献璧,再次创编文王和卞和的对话。从阅读到表达,目标集中,学生的语言实践练习有的放矢,以读促写的目标就自然而然达成了。低年级的说话练习也是如此,“要有明确的目标,切忌随课文碎片化设计。”《从现在开始》一课,谭老师确定了表达方面的目标是“学习用不同的说法把同一个意思表达清楚”,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就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有梯度地设计说话练习:课文中哪几种动物当了万兽之王;听了猫头鹰下的命令,小动物们会同意吗?为什么?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猴子当“万兽之王”,不选猫头鹰和袋鼠?说出你的理由。通过这样反复练习,在语言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使他们的说话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高。“运用是理解的标志,运用能促进理解。”今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能重视学生的表达实践,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目标明确的表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