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数学量和计量的教学探讨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相应计量单位的填写。如“毫米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先介绍蚕的生长过程,而后让学生填表格:Р    生长过程    出生   6天后   10天后   20天后       30天后Р    长度       1(  ) 5(  ) 1(  ) 1(  )8(  ) 3(  )Р 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学生需根据已知的信息去思考、判断,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在此过程中,计量单位的观念得到了有效的巩固。Р5.反思辨析——在数学思考中强化认识Р 没有思维的数学不是真正的数学,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经常反思辨析。记得一次听“吨的认识”一课,教师在小结时问:说一说,哪些物体不能用吨作单位?于是学生一个劲地往质量比较轻的物体想:一桶矿泉水、一个书包、一只蚂蚁……这样的提问完全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说出一大堆的答案,对于“吨”的观念的建立意义不大。Р 再回到前面“吨的认识”课前对话这一例子,一般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想后会忽视“修正猜想”这一教学环节,以至于到最后学生对“错误猜想”仍然记忆犹新,而把正确的结论忘得一干二净。而这位教师在课结束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你刚才举的例子哪些一定不是1吨?学生结合课中的体验活动,反思先前的猜想,进行理性的辨析,得出“狐狸、高山、大米等的质量都不会是1吨”的结论。猜想之后的反思修正检验了体验的效度,让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深入,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Р    涉及计量单位内容的教学课时虽然不多,难度却不小。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深入研究该类课教学的要点,着力于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关注体验,关注思维,使学生学有所获。Р对于数学教学来讲,我也只是一个小学生,所以,以上交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批评指出。谢谢大家!Р 2011/10/1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