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毕业论文--童话对于儿童心理发展价值研究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482KB

文档介绍
汁液涂在她身上使她皮肤变黑,无法被父亲认出,于是被迫离开王宫,在别人的帮助下最后找到哥哥们,历经各种磨难将哥哥们变回原形并与善良的国王。故中主人公不是变形的主体却与他们的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告诉儿童成长难免会经历一些困难,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踩着面包走的女孩》是安徒生童话中石化变形模式的一个代表。故事中的主人公英格尔是一个美丽但顽劣的小女孩,她在有钱的人家当帮佣,在回家看望父母时路上遇到一片沼泽地,为了避免把她美丽的衣服和鞋子弄脏,英格尔将女主人嘱咐她给父母的长面包扔进了沼泽里,用面包垫脚踩着走过沼泽,结果和面包一起沉入了沼泽地,最后她的心脏思想都被石化变成了一尊石像。石化变形的功能不仅仅是作为惩戒,它更将变形主人公的犯错行径通过变形具象化。爱慕虚荣、不珍惜粮食、不孝顺父母自私自利的英格尔最后得到了严重的惩罚,这也以此告诉了儿童不能成为像英格尔一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故事形象心理分析与经典童话不同的是安徒生童话的儿童形象更具写实性,塑造了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性格与梦想,承受了不同的命运和境遇的儿童角色。他将现实中儿童的真实生活状态表现出来,在童话叙事过程中深入表现儿童真实情感,在童话中引入儿童的视角,以他们的角度描述对周围世界的感受与认知。童话中不仅将儿童作为主人公,也有大量将动植物、玩具作为主人公的故事,更具幻想性,同时安徒生注重建立起动植物、玩具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平等性。1.儿童形象在传统的童话叙述手法中,儿童的形象大多用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而安徒生童话中的儿童形象更具写实性,更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儿童形象,为儿童童年生活的折射。他没有像经典童话般都有完满结局,如母亲的这一角色,既有《母亲的故事》中深爱孩子的母亲,又有《铜猪》中残忍让自己的孩子沿街乞讨的母亲。在安徒生的通话中没有刻意美化现实,真实自然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是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主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