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析郑道传汉诗中的中国典故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4KB

文档介绍
人白居易诗作《慈鸟夜啼》中的诗句“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中。“经年”在此指的是经过了很多年。郑道传在这句诗中,通过用典和引用诗句词语的方法,把自己比喻成在剑匣中埋没多年的神剑,如果能遇到知晓自己才能的伯乐,自己就能够像神剑那样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可以看到郑道传有着虽然现在还没能遇到自己的伯乐,但是相信一定会有一天有人赏识自己的才能。诗句“伯牙今何在,知音四海中”中出现的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在这句诗中,郑道传借用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感叹这个世界上没人能赏识自己的才能的悲惨境地,同时也借用中国的典故表达无论有再远大的政治抱负,却无法施展的现实。这首诗是郑道传出世后所作,他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拥有远大抱负。在诗作中,他把自己比喻为埋没多年的神剑,如果能够被人赏识就定有大作为。同时,又通过伯牙绝弦的故事,抒发自己知音难觅的现实境地。郑道传利用中国的典故,表述内心想说的话,同时可见郑道传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郑道传在会津地区流放期间创作了五言古诗《次?寄郑达可梦周》,收录于《三?o集》卷1,这首诗是为好朋友郑梦周(郑梦周(1337年-1392年),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创作的,从幼年开始一起学习儒学的郑道传和郑梦周,不仅是学习上的好伙伴,而且是彼此心意相通的好朋友。在创作这首诗时,不仅郑道传在经历流放,他的好朋友郑梦周也在彦阳流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