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关于曲艺创作与表演的思考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2KB

文档介绍
恰说明了作者没有细致观察体验生活,感情没有完全投入曲艺创作之中。其实,弘扬正义的作品对人们的教育、心灵上的震撼远比讽刺类作品要强大得多。如赵本山和范伟合演的小品《三鞭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让作者“赶任务”,写出的本子,往往质量不高,能够保留下来的不多,只能边演边扔。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为曲艺创作提供各式各样的素材。任何一种形式的曲艺作品,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用情感体验生活,以不同的曲种,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而后成为曲艺作品。由此可知,作者在进行曲艺创作时,要注重“情感体验”,它比“表现手段”更本质、更重要。因为“表现手段”如果是指技术性问题,“情感体验”则是思想性问题;“表现手段”是本子的外部动作,“情感体验”则是本子的内心动作。犹如哲学中的“内因外因”关系。因此,作者在创作当中,要与笔下的人物血脉相通、心灵共振,要同生死、共命运,用心、用思想、用行动去体验感受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情景,有了这种生活的情感体验,才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曲艺作品。进行曲艺创作,改编也很重要,改编是再创作。传统曲艺,有些是民间艺人或文人创作的,也有些是根据小说、戏曲、民间传说改编的。长篇大书,往往先有艺人说书,后经文人加工,变成章回小说。反过来,又被说书艺人再发展成为评书、评话,世代流传下来的《三国》、《水浒》等古典名著都是如此。当代小说,也有不少被改编评书,而且故事情节有很大丰富。如今,因为有了《著作权法》,新改编的大书渐少。但现今盛行的小品、小戏曲等节目,不少仍是根据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被人流传,经过加工改编后,才搬上舞台的。总之,曲艺创作任重道远。老一辈的曲艺作者不少已经作古,新一代的青年曲艺作者应肩负起创作的重担,继承前辈遗留下来的精萃艺术品,结合新时代的风貌,开阔思路与视野,写出有时代意义的作品,真正实践“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这一光辉理论。责任编辑李红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