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案例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7KB

文档介绍
第2课时。(2)   P112做一做第2题,在检查计算是否正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例如2∕3-4∕9=2∕9,根据2∕9+4∕9=2∕3容易得出,避免了通分。(3)   P113第4题,如有学生用到连加算式1∕4+3∕8+3∕10,则要引导学生找4、8和10的最小公倍数,4和8存在倍数关系,只用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即可。(4)   规范P114第5题解方程的书写格式。(5)P114第6题,以计算为载体,探索规律。分子是1,分母互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6)P114第9、10题难度较大,关键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含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例1——例2)1、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推理等思维活动,强调计算顺序。2、要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体现计算策略;在交流的基础上,掌握通分的技巧,采用逐步通分或一次通分。例如1∕2+3∕10-1∕5可一次通分,4∕5-3∕10+2∕3逐步通分,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如果采用一次通分,则只需要找10和3的最小公倍数。建议在复习时,可加强这类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练习。3、细节决定成败。在例1中有这样几个小细节,应引起我们的注意:①第(1)问中为什么要用1∕2+3∕10?复习了统计的识图;②第(2)问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裸露地面的降水量应分为几个部分?有助于巩固分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分数解决问题作铺垫。4、对计算结果要强调能化简的要化简。5、《化繁为简》的启示。6、温馨提示。(1)练习二十三第1—4题可配合第一课时,第5—8题可配合第2课时。(2)重视口算练习和通分的口答训练。(3)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4)P121第8题,是一个培优的好机会。不单单发现这道题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拓展“1∕5-1∕6=(),1∕2+1∕6+1∕12+1∕20+1∕3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