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注重实效,感悟创新 --谈一谈教学《平均数》一课有感论文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学习,同学们又能集思广益,分工协作,共同攻克难关,综合移多补少的道理以及总和除以总人数的方法,第三次讨论动手摆出现问题推翻设想,再讨论动手摆……终于创造性地想出“用多出来的总和除以人数也就是把多出来的总数重新进行平均分配”的方法解答出每组平均每人踢多少个,突破了新课的难点。学生在实践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不断的升华,自己就找到了求平均数的三种答案,并且印象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严谨态度和对本小组认真负责的精神。因此整节新课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的感悟《平均数》的教学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与简单的统计图表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到踢毽子个数和跳绳个数的多少以及课间操比赛分数的高低不但可以用具体数据说明,还可以通过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更直观地加以表象支持,以动画形式制作活动的条形统计图表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尤其是全班反馈交流时,学生用鼠标牵动小手图标一个一个挪动小方块,演示移多补少的方法,直到每个人的小方块数一样多为止。这里无需话语的叙述,直观的演示无声的揭示出平均数的算理,同时为重新平均分配多出来小方块的总和的第三种方法的理解打下理论基础,真正体现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学生在统计中学习平均数,更突出了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的重要意义。根据数据作出必要的判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平均数在统计图表的重要地位,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因此,统计图表与平均数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知识点的整合,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感悟与突破创新。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做到功在“课”前,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实际教学时审时度势,随时调整课堂预设,随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不断的思维创新,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与体验,促进学生发展,让课堂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