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2KB

文档介绍
需要n小时完成,那么平均每小时完成的工作量就是。其关系式是: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各阶段的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作业:课本第102页习题3.3第8、9题。评析:这种课堂小结是一种就事论事的小结,不能由使学生的能力得较大的提升,该课时小结为: (1)与工程有关的问题,我们应找出哪几个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说一说:你是怎样从题目中找到等量关系式的? (2)在前节课,我们学习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想一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分别相当于路程,速度,时间中的哪个量。这样的总结,加强了数学的纵向与横向联系,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了目中确定的发展学生数学才能的教学目标。总评:上这节课的教师是一位今年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教师,对教材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和解读,教学活动设置有序,各个环节的转承启合通过语言设计自然过渡,教学流程顺畅。虽然在学生能力培养,例题分析上有欠缺,但整节课在学生学习极积性的调动上做得较好,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是一节值得借鉴的课。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是: (1)教师将工程问题作为该课时的课题,我认为这是不太好的,对应用题进行分门别类的教学,会禁固学生的思维,极易使思维稍微迟钝的同学一见到应用题就去分类,一旦遇到综合性问题题,分不出类,就思维受阻,无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关于把工作量视为单位1,在本节课中,教师能否给学生讲明白为什么可看作单位1,(学生已经有了字母表示数的基础),设这件工作的工作量为a,通过列方程,将a对销。因此,可看成单位1。(3)教师在列出方程后,解这个方程耗时近7分钟,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看,这样的时间分配是不合理的,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这节课的重点是解决与工程有关的应用题和培养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情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方程的这一过程放手让学生做,在2~3分钟内完成即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