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论白居易《长恨歌》的创作特色》+论文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40KB

文档介绍
色,雨夜里的铃声,原本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看似寻常却又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所有人带进那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叉,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对于经过叛乱获得重生的帝王来说在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件值得庆幸和高兴的事,但旧地重经,温情不再,又不由地回忆起昔日花前月下,形影不离的日子而流下伤心的泪水。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到长安之后,作者写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又是睹物思人。白天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景生情,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爱人却已不在,玄宗禁不住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在他的内心杨贵妃依旧存在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之中。“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时间上从黄昏写到黎明,且又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可以这么说,他的思念是沉于事物之中,是沉于时间之内的。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曰”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以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加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是啊,时间在推移,而他的内心痛苦却也因此而越积越深。“情”作为《长恨歌》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确定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生离死别的悲痛、绵绵长恨的情思、婉转动人的传说、虚无缥渺的仙境完完全全将读者带入一个透明的纯情的世界,它没有尘世间的喧嚣与龌龊,其中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理想,一种追求真情的向往的共鸣使这首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人们随故事情节时喜时忧,随人物的内心时乐时悲,随事物的变化时歌时泣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