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69KB

文档介绍
培养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有健康的心态。我们在无经验、无教材、无专业心理教师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建立适合农村特点和学校特色,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的心理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设置课时,列入课表,纳入教导处统一管理。经过几年的学习、探索、实验、总结,我们编写了16讲内容,形成年级序列,每个年级重点学习四讲内容。例如:“适应中学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了解自己”、“悦纳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学会沟通”、“学会安排假期生活”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我们逐渐探索出“两性”原则,即科学性、实用性。实践证明,“两性”的教育模式,对坚持初中教育改革,保证基础教育的地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实效作用。(一)科学性原则。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坚持科学性原则,也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本着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科学性的教学指导思想。1、教材组织的科学性。我们要求教师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操作性原则:一方面要能够解决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根据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反馈设置专题课,如初中生饮酒、抽烟心理的矫正,如何提高记忆力等;另一方面要精心设计适合45分钟教学的教学内容,使之有张有驰,主次分明。(2)趣味性原则:每节课一个中心,一个兴奋点,多采用一些心理实验和心理技术,将诗句、小品、角色扮演、讨论、联想等引入教材,使学生乐于接受。(3)全面性原则:45分钟无法涉及的内容,要渗透到教材后的课外阅读中,使教育做到全面、系统。2、教法选择的科学性。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教材的结构和实际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讨论、心理知识讲座等。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我领悟,以达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模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