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后进生的特点与教育对策(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3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使别人幸福的人,教会他们有自知之明,追求不断成长的人……,然后,教育还应该教会他们自食其力所需要的那些知识技能、创造力、实践力等等,即学会生存。并且在此基础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所需要的、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老师认为要按照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把知识更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一味地速记下来掌握教学内容,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在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这样只能是压抑了孩子天生的兴趣,只能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畏惧,感到越来越困难,而发展为学生的“厌学”,继而使一部分学生恶性循环,成为老师眼中的“后进生”。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只是一味地偏重于批评、否定,而疏于从情感方面、人文关怀方面去肯定、激励、引导他们。这样,非但不能帮助他们健康、全面成长,反而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后进生”越来越“差”,从而发展为“厌世”,最终走向极端。我想,这些都不是我们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想要的结果【2】。Р“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进而对学习和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利用“赏识”这一特点,把它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教育中来,使它成为认识素质教育的一种视角,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