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儿童文学教案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107 |  大小:275KB

文档介绍
《彩虹的尽头》Р(五)驰骋想像的奇异美Р想象的奇异美既源于儿童主观想像形态,又源于作家对儿童想像的艺术把握。例学生创作的《鸟树》、《木偶奇遇记》《敏豪生历险记》林格伦《长袜子皮皮》特拉弗斯《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等。Р三接受的特征Р(一)儿童文学的接受具有鲜明的年龄阶段性(略见书21)Р(二)儿童接受的成立具有条件的限定性Р(1)主观因素:阅读兴趣(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亲近母语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艺术感知力、知识积累等Р主观条件决定了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见教材P36——37)。主观条件包括以下四方面因素:Р 阅读兴趣:作品在儿童情绪上产生的吸引力而导致的一种Р作品的选择性态度。儿童对作品的选择从阅读兴趣出发,有性别差异、个性心理差异和文化差异。例;男孩:武打、传奇、英雄、科幻等Р主观条件女孩:公主、家庭生活、民间故事、童话等Р 艺术感知力:读者调动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直接观照的能力;Р 知识积累;包括文化知识、科学、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Р 文学能力:把握文学特殊性形式的能力。与艺术感知力互为因果,相互依存。文学能力可以从生理、心理、文化层面等方面来考察(教材P34——35)Р(2)客观因素:文本对儿童的吸引力。客观条件——文本对儿童年的吸引力。Р儿童文学文本包含三个层面:语言层——通过感官可以感知。能指层面(婴幼儿期)语象层——借助语言描述,通过想象,可复现文本形(画面)。所指层面(童年期)语义层——文本的意蕴所在(通过分析把握)。意指层面(少年期)(见书P25)例《皇帝的新衣》Р(三)儿童接受过程中具有的再创造性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接受者在解读文学作品时由于渗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生活体验和认识理解。儿童在对文学作品接受过程中有再创造的儿童性的特点。Р四、作业:自选一小学篇目为例,分析其所具有的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Р第三章:儿童文学的功能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