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心理发展与成熟的过程。Р(三)以活动为载体,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被施教者,又是教育者,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接受教育,也可以自我教育。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心理训练过程,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心理体验,积累正反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心理品质。Р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安排了六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组织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互助等。Р(四)以鼓励为原则,实施建设性的心理暗示Р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实现机会。如语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准确而精彩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大家给他鼓掌或提出表扬;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甚至错误时,教师应给予“高一格”的评价,指出错误原因,说明再努力一下就可以答好。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地期待他们都能成为胜者。赏识、支持、鼓励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秘诀。语文教师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正强化,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Р(五)以榜样为动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Р模仿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而教师则是学生认同与模仿的主要对象。语文教师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模仿对象之一,其榜样作用、示范作用、楷模作用集中体现在语文教学之中。身教胜于言教,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应当以自身为榜样,在学生面前,尤其在课堂上一定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民主平等、宽容大度等良好心理品质,用自己合理的需要、正确的动机、积极而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个性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模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