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人人都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相关生态知识,增强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绿色消费的热情。 2、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校外活动不同于校内活动,它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否则难以达到活动的目的。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郊外、进行实际调查活动、社会宣传活动、生产劳动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活动,让他们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现状,意识到环保的迫切性,进而从中产生要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念。当然在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凸显出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五)注重教师生态文明素质提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更为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全面提高教师生态文明素质,是保证中小学的生态文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课程课堂教学能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关键在于教师掌握的知识量和信息量能否满足生态文明教育的需要,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治学精神[8]。因此,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所授课领域的专业知识,也要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学习中去,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态文明教育进修机会和学习机会,通过进修班,知识研讨会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生态文明知识学习和科研。(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志健.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J]:教育探索,2007(3) [2]格根塔娜,候彦杰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J]:教育探索,2010(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