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有比丘尼,起于释尊听许姨母摩诃波波提出家。Р据《心经讲记》载:"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彭城人,俗名种令仪,其父曾任武威太守。自幼聪颖过人,饱读诗书,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长到十几岁,已是远近知名的才女。一天,她去洛阳宫城西门听法始和尚讲经说法,怦然心动,竟萌生出家的念头。当时由于没有外国来的比丘尼,净检等尼直接从比丘中受比丘尼戒。"Р《佛典精解》又云:公元357年2月8日,西域高僧昙摩羯多来到洛阳,依《僧祇尼羯磨经》及《戒本》,为净检和她的弟子们受具足戒,自此,种令仪取法名净检,并在家里的支持下,在洛阳城西门建起了中国第一座尼寺__竹林寺。使她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代比丘尼。这一天,比汉土沙门第一人--朱士行出家为僧晚不到100年。Р徐州竹林寺位于狮子山楚王陵西侧,是家乡人为纪念净检法师修建的,解放战争时被毁,现仅存一尊韦驮菩萨像,该像1942年被日本军人中岛吉一从该寺院盗走,2001年由其女婿森秀敏归还,还存兴化寺。Р7、中国第一座具有异国建筑风格的寺院在徐州。公元339年,东晋高僧法显法师从长安出发,去天竺求不法。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公元412年),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任务,乘商船从斯里兰卡循海东归,漂到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东北崂山)登陆。应兖、青州刺史刘道怜的邀请,到彭城居住,建龙华寺。Р《水经注·泗水篇》云:(泗水)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西有龙华寺,是沙门释法显远出西域,浮海东还,持龙华图,首创此制。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可爱。Р法显手持从印度带来的龙华图,在徐州建龙华寺,依此可以推测,龙华寺是一座具有印度建筑风格的佛寺,因此《佛学大辞典》称:"(彭城)龙华寺实乃中国第一佛寺矣。"Р两汉之际佛教自天竺来华,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文明与异域文明的第一次融合。在这次融合中,历史把融合的切入点选在了徐州。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