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考研笔记 - 副本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59 |  大小:224KB

文档介绍
的一种训练方式;Р组织发展包括三个层面:Р1)发展个人;2)发展团体;3)发展组织;Р注意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在发展个人,实现自我完善方面提出的六点要求;Р5、组织发展存在的弱点:Р 1)组织发展过分强调组织的弹性结构,有些组织如政府机构的特点并不特别适合弹性运作的条件;如果完全引入弹性结构,会造成政令不通,产生混乱的结果;Р 2)组织发展也存在心理假设方面的难题;如“参与者都承担义务”,事实上,参与者往往并不承担组织任务;Р四、非正式组织Р(一)非正式组织中的含义与成因Р1、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理论的是C•巴纳德。在《经理的职能》一书中,他指出:“非正式组织就是在正式组织中,由于个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交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它不具有特定的目的,而是具有偶发性或自然形成的。”Р2、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定义,非正式组织可以概括为:“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无法定地位,也缺乏固定形式和特定目的,对正式组织的目标达成会发生促进、限制或阻碍作用。Р3、非正式组织形成的有关因素:Р 1)个人经历因素; 2)个人兴趣因素; 3)个人价值观念因素Р 4)社交因素; 5)共同利害因素Р(二)非正式组织的特征与类型Р1、特征:Р 1)顺乎自然:Р 2)内聚性:Р 3)社会距离感消失:Р 4)不稳定性:Р 5)领袖人物作用较大:Р2、非正式组织的分类Р 1)按成员构成分类,分为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三类;Р 2)按非正式组织的性质分,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三类;Р 3)按非正式组织的稳定性分,可分为较稳定型、短暂型、游离型;Р(三)非正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Р1、非正式组织结构是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沟通形式的相互关系模式。有环状结构、伞状结构、链状结构、复合结构四种类型;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