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渡荆门送别》市级优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7KB

文档介绍
后可以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去开启一段新的寻美之旅,到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中去采撷属于你的珍珠,点亮自己的青春。Р板书设计:Р渡荆门送别Р李白Р音韵情感Р美Р语言意境Р教学反思Р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古诗的教学处在一个挺尴尬的位置。因为学诗是简单的:会读、会默写、知道什么意思就行;学诗又是复杂的:高度凝练的语言,丰富的表达技巧,独特的意境等等,要想让学生领会十分困难。所以设计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仅适用于这首诗,而是能够成为一种思路,一种学生学习古诗、教师教授古诗的思路。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我希望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探寻诗歌中蕴含的美。Р在实施过程中,我把本节课分成四个学习板块,分别对应学习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三条线索贯穿其中,使四个板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一个板块的学习中,都是由浅入深,教师恰当的点拨和适时提供的一些资料为学生的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效果比较好。Р本着把这首诗学透、学厚的想法,这节课我只讲了这一首诗,也没有进行比较阅读之类的延伸。着重对诗歌的美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特别是作为诗歌学习基础的朗诵更是贯穿始终,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同时,每个版块的知识撷萃和教师在各个环节的点拨引导时有意联系学生过往的学习经验以及其他课外文章使短短的一首诗变得厚重起来。Р本节古诗阅读课也反映出学生过于注重过往的阅读体验,重视过往习惯的方法指导,对于古诗的字词句扣得不紧,不习惯反复吟读,仔细斟酌,往往使诗歌阅读留于字句的表层,还未深入景物所抒发的诗人的内部情感中去。比如,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的景象时,大部分学生仍习惯于把描写古诗画面理解为翻译古文,全然没有考虑到“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的特点,把诗歌画面描绘得干巴巴,完全失去了诗意。在今后的古诗阅读教学中,还必须加强朗读与品析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绘景悟情,学会字斟句酌品诗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