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度,确保家庭条件差的同学不因贫困而辍学、失学。其次要广泛征询学生家长的意见,在大多数学生家长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撤并。撤校前要首先完善中心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防止并校后因生源激增产生教学混乱。Р 3.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一些撤校后的中小学校因闲置而荒芜,这就造成了新一轮的教学资源浪费。合理利用闲置的校舍,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通过在原有校址建立中心学校分校、附属学校的办法,确保优势教育资源与弱势教育资源的互补。对于地区偏远,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在分校或附属学校读书,中心学校为教师提供通往分校或附属学校的通勤车。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能够享受优质的教师资源,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Р 总之,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要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一刀切,实行盲目的撤并。要在保证适龄儿童方便就近入学,不影响普及义务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进行合理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小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Р 参考文献: Р [1]赵丹.农村教学点撤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基于中西部地区的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12). Р [2]范先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8,(7). Р [3]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 Р [4]华灵燕,罗银利.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动因、困难及对策[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4). Р [5]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具体成效——基于中西部6省区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7,(02). Р [6]贾勇宏.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J].教育发展研究,2008,(7). Р 作者简介:温长先(1979-),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