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尿崩症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6KB

文档介绍
诊断,有96%的可靠性。Р三、诊断依据Р1、原发性者可有家族史。继发性者多见于头颅创伤、下丘脑-垂体手术、肿瘤、感染(脑炎、脑膜炎、鼻咽部感染)、血管病变、血液病。Р2、多尿(尿量超过3L/d),烦渴,多饮。皮肤干燥,唾液、汗液减少,便秘,消瘦,困倦无力。Р3、尿比重小于1.005,尿渗透压为50~200mOsm/kgH2O,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可高于300mmol/L。Р4、禁水加压素试验阳性。Р5、血清抗利尿激素水平低下。Р6、鞍区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该区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Р7、除外低渗性肾原性多尿病(原发性:肾性尿崩症、先天性肾小管病变;继发性:慢性肾功能减退、肾盂肾炎、缺钾、高钙血症),精神性烦渴多饮症,高渗性多尿症(糖尿病,高蛋白饮食、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Р四、治疗原则与方法Р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改善继发的尿崩症病情。Р2、药物治疗:轻度尿崩症患者仅需多饮水,如长期多尿,每天尿量大于4000ml时因可能造成肾脏损害而致肾性尿崩症而需要补充ADH制剂治疗。Р抗利尿激素制剂治疗:目前最广泛用于治疗尿崩症的药物为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系首选药物,比较常用的DDAVP的口服制剂,商品名为弥凝,每8小时一次,每次0.1-0.4mg。其安全性较好,由于每个人对DDAVP反应性不一样,剂量应个体化,部分病例应用DDAVP后因过分水负荷,可出现水中毒。因此,建议每日剂量应分2-3次给予,切忌每天给一次大剂量。且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Р3、肾性尿崩症:由药物引起的或代谢紊乱所致的肾性尿崩症,只要停用药物,纠正代谢紊乱,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为家族性的,治疗相对困难,可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消炎痛),上述治疗可将尿量减少80%。Р4、继发性尿崩症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