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采用小潮气量,即6~8ml/kg,旨在将吸气压控制在30~35cmH2O以下,防止肺泡过度充气。为保证小潮气量,可允许一定程度的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pH值7.25~7.30)。酸中毒严重时需适当补碱。Р 迄今为止,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如何选择通气模式尚无统一的标准,压力控制通气可以保证气道吸气压不超过预设水平,避免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因而较容量控制通气更常用。目前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还有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反比通气、俯卧位通气、压力释放通气等,并可联用肺复张手法(recruitmentmaneuver)。Р 3.液体管理:为减轻肺水肿,应合理限制液体入量,以可允许的较低循环容量维持有效循环,保持肺脏于相对“干”的状态。在血压稳定的前提下,液体出入量宜轻度负平衡;可使用利尿剂促进水肿的消退。必要时可作PAWP监测,使之维持在正常范围。关于补液性质尚存争议,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物质可渗至肺间质,所以在早期宜用晶体液,不宜输注胶体液。对于创伤出血多者,最好输新鲜血;用库存1周以上的血时,应加用微过滤器,以免发生微栓塞而加重ARDS。Р 4.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是ALI/ARDS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及时治疗。鉴于ARDS常由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吸入性肺损伤、DIC等因素引起,故防治引起ALI的原始病因,增加机体免疫力、加强抗感染、保护胃肠黏膜屏障和呼吸道功能甚为重要。Р 5.营养支持与监护:ARDS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应补充足够营养。静脉营养可引起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应提倡全胃肠营养,不仅可避免静脉营养的不足,而且能够保护胃肠黏膜,防止肠道菌群移位。ARDS患者应在ICU中,动态监测呼吸、循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Р 6.其他:糖皮质激素、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吸入一氧化氮在ALI/ARDS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Р 大头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