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之我见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32KB

文档介绍
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的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五、剖析形象,追求精神美美育有形象性和感情性两大特点,它以美的形象为手段,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可以说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所以剖析形象也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出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例如:《丰碑》一文,军需处长是负责军队所需给养的,但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的破旧衣服,以至冻死在雪地里。在死神面前他表现得十分镇定,十分安祥:风雪中,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的破旧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他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铸造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体会他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真正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感染。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善于扶发幽微,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重美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参考书目①《语文教育学》张鸿苓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②《借鉴创新》——上好小学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6月第1版③《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9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